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›› 2010, Vol. 14 ›› Issue (52): 9710-8714.doi: 10.3969/j.issn.1673-8225.2010. 52.006
• 数字化骨科 digital orthopedics • 上一篇 下一篇
徐建强,万 荣,张伟滨,郝 平,杨耀琦,丁晓毅
Xu Jian-qiang, Wan Rong, Zhang Wei-bin, Hao Ping, Yang Yao-qi, Ding Xiao-yi
摘要:
背景:下肢的不等长影响肢体保肢治疗的效果。即便通过透视监测,在手术中确保肢体等长,仍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,尤其是对于髋臼区域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。在骨科的其他方面,如脊柱和关节,导航技术已经较多应用于内固定器械安置和假体放置。 目的:回顾分析在计算机导航系统指导下髋臼区恶性肿瘤保肢治疗的效果。 方法:选择2001-01/2009-06上海瑞金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骨盆恶性骨肿瘤患者,术前经病理确诊,肿瘤切除后应用定制型假体重建。其中8例患者进行常规保肢手术,另外3例患者行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保肢治疗。所有患者骨盆恶性肿瘤的切除范围位于髋臼周围区(骨盆Ⅱ区)。患者保肢治疗后予以临床、影像学检查,并行下肢保肢功能MSTS评分。 结果与结论:随访12~60个月。经常规保肢治疗的8例患者,平均手术时间7.6 h,平均失血量2 400 mL,1例患者因肺部转移而在术后3年死亡,1例患者因局部复发行截肢术。除去这2例患者,保肢治疗后有3例患者髋臼假体的移位超过2 cm而形成下肢不等长。MSTS评分平均20.3分。在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下保肢治疗的3例患者,平均手术时间8.3 h,平均失血量2 100 mL,保肢治疗后未见下肢不等长现象。MSTS评分平均21.7分。提示在计算机导航系统指导下进行髋臼区恶性肿瘤保肢手术,可以精确截骨,准确安放假体,减少髋臼区恶性肿瘤保肢治疗后下肢不等长发生率,提高患肢功能。
中图分类号: